{{ v.name }}
{{ v.cls }}类
{{ v.price }} ¥{{ v.price }}
2021年1月27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关于进一步严格规范专利申请行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并指出2021年6月底前全面取消各级专利申请阶段的资助,不得资助专利年费和专利代理等中介服务费;2025年以前全部取消对专利授权的各类财政资助。
从国际视角来看,自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通知》后不久,此次专利申请与授权资助全面取消的事件就登上了外媒榜单。
此外,早在2021年1月13日,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发布了一份题为《中国的商标与专利:非市场因素对申请趋势和知识产权制度的影响》的报告,认为政府补贴以及指标命令是导致专利申请量增长的两大因素。虽不论以上报告是否客观,但从中可以看出,站在知识产权问题的角度上,知识产权的发展态势已经成为国家和国家之间的重要关注点。
从国内视角来看,2021年2月1日出版的第3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激发创新活力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强调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从国家战略高度和进入新发展阶段要求出发,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为帮助创新主体更好地了解《通知》内容,获悉专利申请及相关资助奖励的政策动向,笔者特意从中整理提炼了几个要点,供大家参考。
想了解专利申请资助为何面临全面取消,首先需要知道该制度形成的背景。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的快速增长不断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此过程中出台的一系列资助政策与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各类创新主体进行专利申请和维护的经济负担,提升了中小企业利用专利制度保护技术的可能性和积极性,对我国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激励作用。但是,这也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有部分学者认为不分类型的泛化资助方式诱发了大量垃圾专利以套取政府资金获利,专利资助政策可能造成专利“泡沫”现象的发生。
因此,单纯以专利数量增长为导向的创新追赶战略须作出调整。
近年来,各类专利资助政策已经逐渐减少对专利申请的资助,更加注重对专利保护和运用的支持。
在2020年2月21日,教育部、国家知识产权局、科技部发布《关于提升高等学校专利质量促进转化运用的若干意见》,已针对高校作出优化专利资助奖励政策的要求:停止对专利申请的资助奖励,大幅减少并逐步取消对专利授权的奖励,可通过提高转化收益比例等“后补助”方式对发明人或团队予以奖励。
此次《通知》则明确全面取消对专利申请的资助奖励,专利资助的优化方向是强化专利保护运用,重点加大对后续转化运用、行政保护和公共服务的支持。
此观点来源网络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