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为什么不像VAT那般平价?
阅读:206
2021-08-20 09:40:07
随着疫情的发展,跨境电商异军突起,被卖家成为服务商的也是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曾几何时,服务商这个概念,还只是代表能帮亚马逊卖家解决卖家后台出的一些问题(比如申诉、赶跟卖、灰色操作、黑科技之类的),且说它为早期服务商。现在的服务商基本上就等同于服务于卖家的所有机构,分说为现行服务商。
因为早期服务商对于卖家而言,大概率理解为给钱办事,一定能办成,办不成退钱的服务,期间几乎是不签合同,甚至也没有对方电话,如果当你向他询要联系信息或合同的时候,该服务商只是告诉你一句“做我们这行你是知道的”。
这些早期服务商,大部分是由原卖家转型而成,因其踩过坑,踏过血,所以对于很多后台问题,以数百块数千块不等的方式,收取信息差或者是利用工具和“特权号”(类似:VC账号),帮助卖家“渡过难关”。卖家以当前可被百分百解决为代价,支付了相应的报酬。自此,服务商的服务一传十、十传百。不办成不给钱的概念,深入卖家心中。
全球疫情爆发,是个分水岭。停工停业的几个月,给整个社会按下了暂停键。破产、倒闭、关门成为热门关键词。却给海外电商创造了培养用户线上购物的习惯,也给中国卖家创造了惊人的逆势增长。所有的行业都下行,只有跨境电商一路狂奔。
紧接着,“深圳湾一号的房都被做亚马逊的买了”的神话,在2020年的年底彻底炸开。亚马逊也放开了招商大门,一瞬间数十万卖家涌入。服务于亚马逊卖家的生态,在此就进入了白热化的竞争。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于是卖茶的、卖酒的、卖肉的,纷纷搭入,表面上形成了热闹非凡的“服务一条街”。
新卖家的涌入,行业内卷严重加剧!但服务一条街里的服务,也变得纷繁复杂,对于一心只想卖货赚钱的卖家而言,这条街上的人,除了卖家,就是服务商,自己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才是那个最靓的仔!“现行服务商”就这样被半推半就的形成了。但是那个古老的概念,依然影响着卖家对服务商的理解:仍旧以为,服务商就是给钱办事,办不成退钱的机构,服务商在其卖家生涯里不可或缺,但不是座上宾的那么重要。
因此,卖家对服务商的认知,决定了卖家从一开始愿意为服务商支付的费用中,大概率不会包括专业服务,更多的是为单次的行动服务付费。
VAT是销售增值税的广义理解,简单来说就是你卖一个产品,从厂家进货到卖给买家手中,产生的溢价,需要向政府支付一定比例的税费。缴纳这笔费用之前,你需要先在目标国家,注册一个税号。有了这个税号,才能缴税。然后按月、按季度或按年向目标国家报税。
对于卖家而言,这部分的税率是恒定的,周期是恒定的,自己销售多少货物是客观的。那么这个时候,需要注册一个VAT税号,只是一个代办工作,定期申报数据也只是一个代办工作。所以卖家可以简单理解为,寻求一个代办,约定好代办内容,即可完成VAT的相关纳税工作。不违法不违规就可以不再为这个事情烦心。由于这个代办,可以通过系统来完成,于是有机构,通过募资开发了相关的系统,更加节省了代办的人工费用,也为卖家提供更加直观的报税过程。因此,不难理解,VAT从一个一万多单价,骤降到几百块,趋于平价就再正常不过了。(这里只考虑大部分卖家遇到的VAT纳税问题,不探讨退税、合理节税等问题。)
商标是不存在百分百下证的说法(如果有人承诺,你可以当他是骗子,或者利用营销手段来混淆通过的概念),所以它无法像其他服务一样,跟卖家承诺可以退款。
商标局会收取的官方规费,用于它内部的人工审查和系统维护,无论注册成功与否,它都需要安排人去做审查和答复;律师提供的申报和后期通知,无论注册成功与否,他都需要为此付出劳动,海外律师的价值,不是按办成收费的,而是按时薪计费,按次计费,所以他也不会因为你的商标失败而退费。商标局和律师,都不为通过不通过直接负责,但卖家肯定又希望商标是能下证,或大概率是下证的,所以就需要专业的知识产权机构,凭借其高超的查询技术和海量的申请经验(这里推荐财企猫知识产权),为卖家提前做好检索和规避。而这,不是一个新公司能完成,不是一个简单的承诺可以完成,不是一个卖家转型做商标能完成的
但通常,大部分的卖家不知道这个问题,因为只要别人不说,卖家也不知道,钱收了,事情给你办了,确实提交了,然后驳回是商标局的客观事实,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可是作为卖家的你,为了销量,花了重金打造自己的listing,向海外仓备送价值不菲的货物, 要是看到商标被驳回,那该是多么的绝望和无助,等待你的不只是换标,还有可能商标侵权赔偿,listing被封店铺被关的风险。
所以,商标如果要平价,就要敢于承担上述的风险。但这个风险,不是你能想象的,不是吗!
因此,商标申请,是为了下证,至少是大概率下证。而足够专业、足够有经验,才能帮你提升概率,而不是简单的查询,简单的承诺,以及不负责任的信息差。